News Center

文献分享 | 吸烟危害再添实锤,通过人源化气道类器官揭秘N-乙酰半胱氨酸(NAC)“拦截”尼古丁毒性机制

update time:2025-03-05 15:17:22Number of clicks:373

吸烟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是全球健康的重要威胁。尽管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其抗氧化和黏液溶解作用已被认可,但它如何精准对抗尼古丁的毒性却一直是未解之谜。近期,清华大学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重磅研究,利用患者来源的气道类器官模型,首次揭示了NAC通过“拦截”尼古丁与受体结合的全新机制,为治疗吸烟相关疾病提供了新靶点!
一、气道类器官:模拟真实气道,动态追踪损伤
传统细胞模型难以复现气道的复杂结构和功能,在本文中,研究人员从人支气管组织来源的上皮细胞构建气道类器官,支气管组织来源的上皮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后可以自组织成三维(3D)支气管球,支气管球的长期培养促进了纤毛的发育,再现了气道的跳动功能,并产生了类器官的运动。
1. 多细胞类器官构建:利用患者支气管组织,培养出包含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底细胞等多种气道细胞的三维类器官,完美模拟真实气道的结构和功能(图1)。
2. 纤毛运动实时监测:开发算法动态追踪纤毛摆动频率,发现尼古丁暴露仅3小时即可显著抑制纤毛运动,且这一损伤早于细胞凋亡(图2),成为早期毒性标志。
3. “由外向内”极性:类器官的纤毛朝外排列,直接暴露于环境刺激,更贴近人体气道对烟雾的响应模式。
图1  气道类器官的建立与表征
图2  跳动的纤毛对香烟烟雾的气相或尼古丁的敏感性

二、NAC的“双重武器”:不止抗氧化,还能“抢夺”尼古丁!
1. NAC 抵消尼古丁诱导的纤毛损伤
为了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吸烟和NAC治疗,使用气溶胶NAC治疗后,在ALI设置中将气道类器官暴露于香烟烟雾的气相中。研究结果表明,NAC治疗可以挽救尼古丁诱导的气道类器官纤毛功能障碍(图3)。不同时间点NAC治疗组的纤毛跳动频率均高于尼古丁组(图3)。这表明NAC对尼古丁暴露后的纤毛功能有保护作用。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表明NAC通过改善纤毛功能有效地对抗尼古丁引起的损伤。

图3  NAC可以防止尼古丁引起的纤毛功能障碍



2. NAC抵消尼古丁诱导的纤毛损伤的机制

NAC具有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但本研究发现,尼古丁暴露并未显著增加类器官内的活性氧(ROS),提示存在其他机制(图4)。


图4  尼古丁和 NAC 对 ROS 水平的影响

接下来,研究人员研究了NAC对尼古丁诱导的气道类器官纤毛功能障碍保护作用的机制。作者发现,尼古丁受体在气道类器官中的表达和功能。NAChRα5主要富集在气道类器官的纤毛中,而nAChRα7在纤毛细胞的顶膜中比在纤毛部分更为突出(图5)。进一步结果显示,尼古丁和NAC的结合方向或角度不同(图6)。根据计算机对接模拟,尼古丁和NAC的其他潜在结合位点也不同(图6)。这些结果表明,NAC并不直接与尼古丁竞争尼古丁受体。接着研究人员又研究了NAC和尼古丁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根据分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和吸收光谱的变化可知,NAC能有效地与尼古丁结合(图7)。而且,NAC与尼古丁结合可以消除尼古丁与nAChR的结合能力,从而防止尼古丁诱导的纤毛功能障碍(图7)。在nAChR功能被阿地芬宁抑制的气道类器官中,NAC治疗无法预防尼古丁诱导的纤毛跳动功能障碍(图8)。这些发现表明,NAC的保护作用是通过nAChR的作用介导的。

图5  气道类器官表达烟碱受体

图6  分子相互作用的计算机对接模拟


图7  NAC干扰尼古丁与尼古丁受体的结合


图8  nAChR是尼古丁诱导的纤毛功能障碍的潜在治疗靶点

总结
这项研究用人原代组织构建出气道类器官,不仅揭示了NAC的隐藏机制,更展示了类器官模型在毒理学和药物筛选中的强大潜力。未来,基于受体靶点的干预策略或将为亿万吸烟者及COPD患者带来福音——让每一口呼吸,重获畅快!
(Editor: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