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ature Communications:朴衡生信团队助力揭示蜱传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图谱

更新时间:2024-12-19 10:27:18点击次数:544

蜱传脑炎病毒 (TBEV) 又称森林脑炎病毒,是一种由蜱传播的黄病毒每年在欧洲和亚洲人中引起超过13,000例感染,感染后可导致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及死亡。尽管存在针对TBEV的灭活疫苗,但目前仍然没有抗病毒药物。以往针对TBEV病毒个别蛋白的研究加深了病毒感染后的致病机制理解,然而目前尚缺少病毒感染宿主后的综合性研究。深入了解TBEV病毒感染的分子功能及其与宿主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对于TBEV药物的研发尤为迫切。

20241130日,吉林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Multi-protomics analysis identified host cellular pathways perturbed by 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的最新研究进展。朴衡生信团队为该项研究提供了深度个性化多组学分析服务,结合蛋白质组、磷酸化蛋白质组、乙酰化蛋白质组多组学,多维度地分析了细胞对 TBEV 感染的多个水平的反应结果揭示了TBEV感染对先天免疫反应、核糖体生成、自噬DNA损伤反应(DDR)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5阻碍DNA损伤反应,前体膜蛋白prM诱导自噬(图1)使用靶向DDR和自噬的抑制剂以及特异性激酶表现出强大的抗病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导致的失调途径和激酶是抗病毒治疗的潜在靶点,这项基于多组学的TBEV综合分析对于研究病毒发病机理以及针对病毒的药物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1 多组学分析揭示病毒感染干扰的分子信号通路


TBEV感染后的蛋白质组、磷酸化蛋白质组、乙酰化蛋白质组分析


研究人员收集了不同时间的被TBEV病毒感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对多时间点进行蛋白质组、磷酸化蛋白质组、乙酰化蛋白质组质谱分析(图2)。病毒感染后干扰素刺激基因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影响了多个效应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涉及细胞骨架和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 DDR)此同时病毒感染后还诱导了线粒体代谢、RNA剪切加工蛋白的乙酰化水平显著增高,TBEV感染导致组蛋白乙酰化明显减少这表明TBEV可能通过影响组蛋白乙酰化来影响宿主细胞的转录活性。经过分析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蛋白同时存在磷酸化和乙酰化修饰的变化(图2)。

研究人员同样对病毒蛋白的翻译后修饰进行了分析。四个病毒蛋白prM、NS2B、NS3NS5发生了磷酸化,其中NS5的多个磷酸化位点在不同黄病毒中高度保守。七个病毒蛋白发生了乙酰化,其中 E、NS3 和 NS5 是修饰程度较高的病毒蛋白这些修饰位点对病毒蛋白的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2 TBEV感染后的蛋白质组、磷蛋白组和乙酰蛋白质组分析

多功能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TBEV感染后引发的关键通路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TBEV感染后蛋白和蛋白修饰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的信号通路,例如核糖体生成、DNA损伤反应以及和病毒感染紧密联系的经典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暗示NS5可能影响了DDR以及核糖体生成,NSB3PrM参与固有免疫反应和自噬调控。


NS5通过SIRT1感染宿主的DNA损伤反应


为了验证多组学分析中提出的TBEV感染对宿主DDR的调控,研究人员首先验证了TBEV感染后诱导DNA损伤,从蛋白质和蛋白质修饰的角度分析了DNA损伤反应涉及的基因表达。组学数据显示进行DNA同源修复的核心蛋白Ku70/80DNA-PK蛋白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在病毒感染后显著升高,考虑到SIRT1Ku70的乙酰化作用,研究人员猜想是否因为病毒蛋白可与SIRT1互作抑制其对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从而抑制同源修复效率。后续实验也验证了TBEV病毒的NS5蛋白可与SIRT1相互作用,过表达SIRT5可以显著降低Ku70KSP1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同时抑制病毒复制,相反病毒感染以及过表达NS5可以显著提高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图3)。

3. NS5通过与SIRT1相互作用干扰宿主DDR


PrM诱导自噬但抑制自噬溶酶体形成


TBEV感染后宿主细胞内的自噬体相关蛋白及自噬体累积明显,联系蛋白质多功能组学分析结果以及参与自噬的调控途径,研究人员猜想病毒蛋白prM可能通过与AKT1 相互作用抑制AKT1-mTOR 信号通路诱导自噬。随后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人员验证了prMAKT1相互作用。过表达病毒PrM蛋白可抑制AKT1以及mTOR磷酸化,并且显著提高细胞自噬水平。相反过表达AKT1可显著抑制病毒复制。随后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了prM和NS2B3分别与VPS11和STX17相互作用调节自噬溶酶体的形成(图4)